【实用】四年级成长作文合集五篇
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,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,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,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,切忌东拉西扯,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。那么,怎么去写作文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成长作文5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我的脑海中有许多的成长故事:有伤心的往事,有逗笑的故事,难忘的趣事。我今天给你们讲的这件事是逗笑的事。
那天,我在家里玩耍时,忽然,我看鱼缸里很脏。于是 我就想:要不,我给鱼儿换个家吧!说干就干,“可是把鱼儿换到哪儿去呢?”我看了看四周,把眼睛转到饮水机上,有了,饮水机! 我先把饮水机上面的桶拿下来,再把鱼儿小心翼翼地捞出来,又把它放进了桶里,最后又把桶放了上去。
小鱼儿在饮水机里欢快得游着,好像在感谢我给它了一个新家。
过了一会儿,爸爸看到饮水机里的鱼,叫了一声说:“啊!我的鱼儿!”我一看,鱼儿翻起了白肚皮,浮在了水面上。 成长故事是丰富多彩的,哈哈,我的成长故事搞笑吧!
我清楚地记得,那是一个停电的早上。一开始,爸爸妈妈把我留在家里,因为停电,所以我觉得特别无聊,躺在床上无聊得我哭了起来。哭了一分钟都不到,我就藏好了我这“珍贵”的眼泪(这就是我的性格)。
泪水汪汪的眼睛看到了厕所的扫把,于是我就想起了“打高尔夫球”。我顿时转悲为喜,立刻拿起扫把拔掉扫头。接着我到厨房拿了一个勺子,想尽办法把勺子粘到扫把柄的头上。头疼的是不管用什么工具都不行,那么只好硬插进去了。“别怪我无情了,勺子先生。”我不断地在胸前画十字。我先使出吃奶的力气,强迫性地把勺子插进竹孔里,“高尔夫球杆”做好了。接着又是一个麻烦事,托球的球托不知道用什么来做,还有我找不到圆形的东西来当球。所以我开始地毯式的搜索。好不容易我才找到了那个托着水晶的水晶座当“球托”。经过努力我才找到了那个科学实验的地球仪当“高尔夫球”。突然一个被妈妈放弃的纸巾盒映入我眼帘,对,就把它当“高尔夫洞”,虽然是有点荒唐,但也非常有用。好了,开始比赛了!我拿起所谓的“球杆”向所谓的“高尔夫球”挥去,掉进所谓的“球洞”。“YES,成功了!”我高兴得自个儿跳了起来。第二次开始了,我把“洞”放后了一点。当然力度也要随着增加。“呼”的一声,我把球杆一挥,球马上就飞了出去。当球落地时,就像敲鸡蛋似的,地面上瞬间一片狼藉。突然电话响了。“喂,妈妈啊?”电话里传出妈妈的声音:“还不来饭店吃饭?”我连忙说:“哦,好,5分钟到!”我马上扔下“高尔夫球”匆匆忙忙地锁好大门,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饭店。
在回家的路上,我告诉妈妈我在家打高尔夫了。妈妈听了就大笑起来。可是回到家,妈妈便不是这样的表情了。她立刻傻了眼(因为家里像被偷过东西那么乱),冲进我没有关的房间,边用颤抖的手拿起钥匙开她放钱的抽屉,边用重重的语气说:“你干嘛把家弄得这么乱,房门也不关,好像被人偷过东西似的。下次在家不能搞得这么乱。”我呢一边收拾我的“高级玩具”,一边在偷笑。后来,我的创新之意也得到了妈妈的称赞。
童年悄悄地来,也将悄悄地走。正如我们的时间一样,一去不复返。可是,上帝依然很眷故我们,让我们拥有回忆,让我们在创新中成长……
今天是第二次“万里行”。虽然我发了烧,但我还是来了。这次活动的主题是“我与小树共成长”。
老师告诉我们3月12日是植树节,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孙中山先生。他是我国第一个提倡植树的人,他于3月12日这一天去世,所以就把这一天定为“植树节”。老师还教我们如何植树:先挖一个大坑,再放进树苗,填土,踩实,最后浇水。由于没有地方和安全问题,我们没能亲自植树,只在学校为小树浇水。
活动开始了,我们排着队去水池接水。很快,我接了一盆水,为一棵树浇水。“哗”的一声,一盆水都浇给了这棵树。就这样,我一盆一盆地把男生的树,都浇了一遍。浇完后,老师让我们帮女生浇。在阳光的照耀下,在水分的滋润下,小树变得更加碧绿了。一阵风吹过,树叶沙沙地响,好像在感谢我们一样。
过一会儿,我们又去了“古八景”。十一点多,我不舒服又呕吐了,被爸爸提前接走了,但我仍然很开心。
周六早晨,吃完了早饭。一束阳光射到了有花边的窗子上,在墙上映出了花边。我的心情十分愉快,窗户外面的树叶像两只小手一样随风摇动着,阳光随意的照耀着。
妈妈叫我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好,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玩具来到房间里,一不小心把一件小时候的衣服翻了出来,忽然一张照片掉了出来,我低头捡起了照片。
照片上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,肥肥的小手拿着一根棒棒糖,虽然我还没长牙,但还在坚持的吃,不过也暴露了我爱吃的本性。我有两个酒窝,后来我总是想有酒窝的人长大是不是很会喝酒呢?我出生时不爱哭也不爱闹,大人们都说我长大后是个能做大事的人冷静且稳重。我刚学走路时歪歪扭扭的,总是一不小心就能摔一下,摔得我全身是伤,不过我还是爬起来继续走路。
不久,我可以自己站起来走了,偶尔需要手扶着,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学的快,虽然还有那么一点歪,后来到了完全靠自己不会总摔跤了。还有就是慢慢的'到了我学习吃饭时,总是喜欢用手把饭抓到嘴里,妈妈教我学着用勺子吃饭,我不是不小心把勺子拿反,就是把勺子滑掉在地上,后来我我干脆还是像以前那样用手抓饭吃。为此,妈妈总是拿这个事笑我,真是讨厌!
上了小学妈妈给我报了一个乐团,是学单簧管。一开始很难,我总是学不会,经过认真的听讲和不放弃的心,慢慢开始摸清门路了,可以吹出各种好听的乐曲。妈妈不断地对我说加油,你可以的!我一直努力,虽然每周就只有一节课,但放学后,我还是回家不断的练习,终于在上初中前,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小梦想,我会吹单簧管了!这是我最骄傲的事情!
童年是一艘小船,承载着许多的快乐。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了丰富有趣的生活经历,现在我已经长大了,能够做很多事情,希望自己今后能够变得越来越强,越来越棒,此时望着照片我开心地笑了。
近期,我对学校即将出版的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为主题的《成长》一书的书稿做了最后的审阅。审书稿的过程,也就是找毛病的过程。故全部书稿审完之后,几个字涌上心头:我们仍亟需成长。表现如次:
一、书稿整体上难以差强人意
我拿到的是经过筛选的书稿,共有46名教师的稿子。其中,仅有15名教师的稿子整体上不错,只需要做些小的改动。而我校现有近百名教师。从这些数字中,我们能看出什么呢?
二、抄袭问题
“时间如风,把羽扇纶巾的青春浪漫吹干保鲜;记忆如壶,把万紫千红的醉人花香收集装满”——在书稿中第一次看到如此诗意的句子,我不由眼睛一亮。但当这个句子又一次次地出现时,我才明白,这不是我们老师自己写的句子。
不过,按照目前约定俗成的对“抄袭”的界定,这倒算不上抄袭:连续引用超过70字,又不标明引用的,便是抄袭。但是,书稿中,超过70字的又不标示引用的句子、整段、连续几段甚至整部分的内容一字不动地用别人的话的现象,也频频出现。最典型的是,有2名老师的稿子中,有3段一模一样的话。
应该说,这几年,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,我们的学生作文中的抄袭现象已经很少了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一本教师书稿中出现一处处的如此现象,实在值得注意。
三、词语运用问题
最突出的是我不止一次说的“的”、“地”、“得”之间的误用。这在书稿中几乎无处不在。并且,从书稿来看,造成“的”、“地”、“得”之间的误用的主要原因,是多数人不会用,而非拼音打字的原因。因为,许多老师的稿子中,并非一“的”到底,而是时不时地用个“地”或“得”(却又用错了)。
其次是用词不规范问题。现在,有许多异形词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已做出了明确规范,如“执著”与“执着”,国家语委明确指出,推荐使用前者。但我们的不少老师,仍根据习惯用后者。又比如“象”和“像”,早已有了明确的区别,但我们不少老师甚至是语文老师仍是“好象”、“象……一样”。建议大家买本最新版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,多动手查查,用词不规范问题便可解决。
再次是用词不当问题。印象最深的有“笔录”、“蜕变”和“文思泉涌”、“思想”、“不耻下问”这五个词。
前两个词,明显是因为不明白词意而用得不当。书稿中,经常出现“对于好的文句和文章会做一些笔录”之类的句子,把“笔录”一词都用作了名词。实际上,不管是做名词还是动词用,“笔录”都不算冷僻,做名词时,一般是指记录的人口头说的话的文字,特别指口供。对读书中遇到的好的内容“做笔录”,显然不当。“蜕变”原来多用作贬义。现在,新版词典中虽然没再明确指出这一点,但在举“蜕变”的用法时,仍把它做贬义词用。而在书稿中,我们不少老师动辄便“蜕变”了。这显然是受影响很大的“新教育实验”中许多老师如此不当运用的影响。
后三个词在书稿中的用法,明显是对象不合适——许多老师动辄便形成了自己的“教育思想”,写起稿子来“文思泉涌”,显然用词过大。还有老师,居然对名师、专家也“不耻下问”。
最后是词语搭配不当问题,印象最深的是“加大兴趣”这个搭配。
四、逻辑问题
从小处看,这类问题主要有2个:句子之间或句子中各部分之间顺序不恰当,前言不搭后语。前一个问题比较普遍,如:“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,不断磨砺自己,我在点滴进步中逐渐成长”,“其中老师们的许多见解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,使我眼界开阔了,分析问题,看问题的视觉更宽广了,对教学行为、教学思想的认识更清晰了”(这两个例句出于一篇稿子,除了顺序不当,这两个例句还存在着用词重复、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)等。后一个问题在有些老师的稿子中相当严重。比如:“人们常用‘春蚕到死丝方尽’来形容教师,其实每一位教师不停地进行自我学习,不断地作茧自缚,自己又不停地努力钻研做‘飞蛾化蝶’,活出自己的特性。这正是现代教师的真实写照。”姑且不说句子不通顺的问题——这也是书稿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,不再列出——书稿中这段引文中的第一个小句子,与后边的句子有什么逻辑联系呢?又如: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:‘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,扩大阅读面,增加阅读量,提倡少做题,多读书,读好书,读整本的书。’课标道出了阅读不仅是学习语文的核心,更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。”——从此处引用的语文课程标准中,能看出“课标道出了阅读不仅是学习语文的核心”,尤其是“更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”的意思吗?
从大处看,文不对题。或是整篇稿子的内容与稿子的标题脱节,或是文中的小标题与该部分内容无联系或联系不强。比如,有位老师的稿子中有一个小标题为“帮助学生成长,获得自身成长”,但内容却完全是自己如何处理学生易混淆的两个问题的。
另外,表意含糊,不准确,甚至让人不知所云,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。
以上问题,有些用认真的态度便可解决,但多数则是我们仍亟需成长的论据。
文档为doc格式